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河南潢川:强化党建引领 助推精准扶贫

    信息发布者:杜甫店
    2018-07-31 14:38:49   转载


    投稿须知

    为贯彻落实中央、省委、市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,潢川县以党建为引领,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,扎实工作、务实奋进,为实现“三年攻坚战,五年小康梦”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。

        一、摸实情,找准精准扶贫切入点

    一是建立扶贫机制。制定潢川县精准扶贫综合改革实施方案,出台扶贫考核办法、定点帮扶工作意见等多项重要文件,与全县17个乡镇签订减贫目标责任书,与21个县直部门签订扶贫责任承诺书,县级制定10年扶贫攻坚规划,乡镇制定3年扶贫攻坚规划,并针对贫困村制定年度脱贫计划,明确贫困村、贫困户、贫困人口的帮扶机制。二是做好精准识别。澄清底数,认真排查我县83个贫困村,1.27万贫困户5.38万人,科学划分贫困村、贫困户类型,科学区分因智、因病、因学、因残等致贫户,找准致贫原因,了解发展需求,制定脱贫计划。县处级干部带队,认真开展“五必访、五必问”活动,即访党员干部、村民代表、致富能手、贫困户、信访人,问班子运行、村情民意、发展路子、群众疾苦、矛盾纠纷,建立完善与全国联网的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,做好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动态管理。三是实现精准施策。坚持“转、扶、搬、保、救”五措并举,结合实际,科学制定“一村一策”精准扶贫方案和“一户一议”脱贫致富措施,培育农民合作社,引导群众走好“产业+就业+创业”、“种植+养殖+加工”的致富路子,增强基层和群众的“造血”功能。

        二、出实招,选配精准扶贫“排头兵”

    一是强化基层带头人建设。实施“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工程”,分级分批对全县1100多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开展轮训,强化基层干部服务扶贫的意识。整顿转化27个软弱涣散村,建立426人的村级后备干部库,选出一批农村发展带头人和脱贫致富带路人,选优配强为精准扶贫提供力量。大幅提高村干部待遇,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工作干劲。二是做好派驻“第一书记”工作。采取组织遴选方式,从县直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乡镇中选派有农村工作经验、涉农专业技术特长和素质能力作风过硬的98名中共正式党员担任“第一书记”,做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“全覆盖”。完善工作机制,制定《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办法》,举办选派“第一书记”任前培训班,开展精准扶贫政策、方法和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的集中培训,提高履职尽责能力。健全管理机制,实行县委组织部、乡镇(街道)、选派单位“三重管理”和专门管理、专门考核、专门任用的“三专门”制度。创新工作考核,开展“四比四看”竞赛活动,即“比扶贫,看谁脱贫致富快;比贡献,看谁办的实事好事多;比发展,看谁经济社会形势好;比变化,看谁基层组织战斗力强”,细化量化年度和任期工作标准。三是组建驻村工作队。从县直各单位抽调政治素质高、业务能力强、干事创业有激情的干部组建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队,每个工作队3-5人,全县83个贫困村均有1-2个县直单位驻村帮扶,每个贫困村还有1个重点企业联系帮扶,每个贫困户均有1名在编干部直接帮扶,真正做到点对点,一对一的精准。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
        三、办实事,实现精准扶贫真帮扶

    一是进行集中整顿。采取县处级领导联系督导、选派整顿工作队驻村整治、组织部门干部联络指导、县直单位定点帮扶、乡镇党委定人定责、选派“第一书记”驻村“六管齐下”的办法,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村党组织27个,新建和整修16个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200平方米,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面貌焕然一新。二是开展民生帮扶。规范党员干部定点联系基层、机关党员进社区、党员志愿服务、“党员活动日”制度,建立选派“第一书记”单位开展结对帮扶机制,以“百名”第一书记带动“千名”机关党员干部入村开展“一对一”、“一对多”结对帮扶,引导政策、项目、资金、技术、信息向基层倾斜,2015年已整合涉农建设性资金1.1亿元,筹措帮扶资金957.9万元,组织实施惠民实事328件,有3513户、14320人实现了脱贫。三是实施专项帮扶。用好财政、项目、整合及社会资金,对于精准扶贫特殊群体,做到应扶尽扶。在就业创业上,建立特殊群体就业创业基金,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。完善创业服务指导中心,落实优惠政策,对特殊群体就业创业提供“一条龙”服务。在医疗救助上,对患重大疾病属于医保报销政策范围内个人承担的费用,根据医疗救助办法给予二次救助。对遭遇突发灾难的特殊群体,及时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。情况特殊的,可视情况增加救助次数。在社会保障上,对社会力量及组织致力于慈善救助事业的出台奖励政策,同时,多渠道筹集资金,加大宣传力度,提高救助标准,形成全社会共同扶持特殊群体的良好氛围,不断扩大扶贫覆盖面。

    四、求实效,构建精准扶贫新格局

    摆脱老旧工作思路,以多方联动为支撑,构建“大扶贫”格局。一是部门联动。围绕整体精准扶贫规划,制订各行业专项扶贫规划,通过各级党组织优化人力、财力、物力配置,构建扶贫部门、金融机构、担保公司、龙头企业“四方惠民扶贫贴息小额担保贷款支农平台”,为精准扶贫提供资金、项目、技能、就业等扶持和服务。二是项目带动。在征得受益农同意的基础上,组织委托受益村民委员会、扶贫龙头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专业大户、科技推广单位等实施精准扶贫项目,并根据贫困村实际,由扶贫驻村工作队、乡镇、贫困村“两委”,将项目落实到村到户,通过参与整合涉农资金,积极引导社会资金,促进贫困村、贫困户脱贫致富。三是产业推动。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,项目跟着产业走,按照“两个70%”的指导意见(即70%以上专项扶贫资金集中用于产业发展,70%资金直接用于支持困难户参与产业发展),围绕扶贫开发,大力发展特色产业,着力培育华英鸭、糯米粉、花木、生猪、水产、食用菌等产业集群,整合16个部门23项涉农项目资金用于新型农村社区、农田水利、高标准粮田建设和花木产业集群发展,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及外建党组织作用,以产业带动农民增收,以资金放大使用效益。目前,九龙春天、华英集团等一批县域特色经济企业,走进农户宣传种养政策,积极与贫困户签订产品购销合同,圣光药业和黄国粮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,在生产用工上优先聘用贫困人口,实现以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激活“造血”功能,带动贫困人口持续增收,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